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文化 > 正文

厦门宝山大帝文化,福建宝山寺大殿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厦门宝山大帝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厦门宝山大帝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郑和下西洋的郑和是什么年号?
  2. 你的家乡有什么奇特的传说吗?

郑和西洋的郑和是什么年号?

  郑和下西洋的郑和不是年号,而是人物的名字。他的远航主要是在永乐时期。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 ,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 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收纳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卫千户,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清朝太平天国时期,马府毁于战火,室家荡然无存 。郑和后裔至今已传至第21代。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1403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至1424年,前后共22年。永乐年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期间,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永乐年间,明朝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朱棣重视农业发展,勤政亲贤,重用人才,后世将朱棣尊称为永乐大帝。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三代帝王时期开展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远洋出使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因此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年号有永乐,洪熙和宣德。

厦门宝山大帝文化,福建宝山寺大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的家乡有什么奇特的传说吗?

我是无锡人,无锡为什么叫无锡,这里边有个传说,我给大家说说。

太湖明珠无锡,山水秀丽、人杰地灵,物产丰饶、鱼米之乡。无锡原名其实叫有锡,早在周秦时代就有,当时我们这里有一座锡山,盛产锡矿,因此得名有锡。到了汉代,由于过度***掘,锡矿***枯竭,无奈只得将地名有锡改成无锡,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因为这个传说还引出了另一个传说,这与一个名联有关,这句名联是:"无锡锡山山无锡"。相传清代末年,有个无锡人到浙江平湖去做县令,此人才华出众,只是贪心很重,巡抚本来要制裁他,但惜他有才,于是出了上联让他对,如果对仗工整便免他其罪。上联是:平湖湖水水平湖,未魇所欲。这位县令一看,显然是巡抚大人在讽刺他的***行为,惊出一身冷汗,好在他腹中有经伦,思前想后,以自己家乡无锡为题,对了一个绝妙的下联:无锡锡山山无锡,空得其名。巡抚看到下联,心想这个下属果然了得,点头称赞,惩罚一事也便不了了之。

厦门宝山大帝文化,福建宝山寺大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无锡锡山山无锡一联的传说还有一个版本,相传无锡有个秀才擅长对联,他一直为此联只有上联而苦恼,自己冥思苦想,寝食不安也想不出合适的下联。碰巧江南才子唐伯虎从苏州来锡游玩,秀才早就慕名其机智多才,于是前去请教。听到上联,唐伯虎一时颇感棘手,盯着湖水沉思良久,突然灵感出现,对出了平湖湖水水平湖的对仗工整的下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厦门宝山大帝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厦门宝山大帝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厦门宝山大帝文化,福建宝山寺大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