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文化 > 正文

厦门闽南习俗文化,厦门闽南民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厦门闽南习俗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厦门闽南习俗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闽南听香习俗?
  2. 闽南地区地方特色的民俗有哪些?
  3. 形容闽南风俗的词语?

闽南听香习俗?

“听香”者一般为小姑娘或青年妇女,主要是预卜姻缘,或祝福夫婿出门做工、讨海、“过番”平安赚大钱。

“听香”者先在自家厅堂焚香祝告,祈求神明指点迷津,然后手执一炷香,按占卜准许的方向移步至目的地,躲在某户人家门边和窗下,以听到屋里人家说的一句话,去圆析所问之事的结果。过去泉州有“正月十五听香小仙梦”之俗语,如果元宵夜听得不过瘾,耐心等到中秋夜,还有机会再听听。

厦门闽南习俗文化,厦门闽南民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闽南地区地方特色的民俗有哪些

每月的初二,十六要拜拜,保平安,好生意。

每年的除夕夜吃团圆饭,发红包,看节目。

每年的初一走亲戚拜年,大家新年好哈。

厦门闽南习俗文化,厦门闽南民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年的正月初九家家户户都要拜天公。

每年的正月十五闹元宵,很隆重的拔拔灯。

每年的5.5端午节都要包粽子拜拜。

厦门闽南习俗文化,厦门闽南民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年的7夕都要包“糖果”拜。

每年还有各个地方的“佛生日”

等等......

闽南的习俗:

1、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扫除瘟物,祈求来年平安。

2、蒸碗糕

“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

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贴春联

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4、敬天公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形容闽南风俗的词语?

普渡:普渡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农历七月三十期间的“普渡”日,不亚于过春节。

嫁妆:闽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妆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与神明的供品,这些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

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在闽南及台湾盛行。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闽南,台湾商人祭拜神明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车鼓弄:又称弄车鼓、车鼓阵,是中国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民俗***形式。它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传统歌舞艺术,它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博饼(跋饼):是起源于厦门的中秋传统活动随之传播至闽南地区,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厦门闽南习俗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厦门闽南习俗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