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文化 > 正文

厦门唯道文化,厦门唯道文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厦门唯道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厦门唯道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唯道是从”是什么意思?
  2.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该如何理解?

“唯道是从”是什么意思?

只遵从准则,坚持心中的道义。

1.出自:

厦门唯道文化,厦门唯道文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子《道德经

2.原文节选: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厦门唯道文化,厦门唯道文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释义: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4.作者简介:

厦门唯道文化,厦门唯道文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汉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该如何理解?

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这一章引用了十二句古人说过的话,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这里,老子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漠不动心、将信将疑,下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


大方无隅意思是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大器晚成意思是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细的雕琢,大音希声意思是动听的音乐来源于单声的组合,大象无形意思是伟大的形象形成于无形的感化。道隐无名:大道隐藏在无名事物中。这几句出自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部经典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翻译过来就是: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践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代立言的人这样说过:光明的道就好比暗昧;前进的道好比后退;平坦的道好比崎岖;崇高的德好比峡谷;广大的德好比不足;刚健的德好比怠惰;质朴而纯真好比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端方正直的人,虽坦然大公,堂堂正正,却似至正之圆,无棱无角,不伤害他人。 成大器的人,无不经受长期磨炼,艰苦奋斗。“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老子对“道”的阐释,解释为“最大的乐声反而听起来无声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行迹”。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应是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 本章经旨,是教人认识自然大道,当以笃信诚实为前提,作为入道之门。自古以来,万圣千真,皆从诚信而入。可见信与不信,乃是道与非道之分水岭,是圣与凡的试金石。

大道之不可不闻,犹如人之性不能不有一样。人若无灵性的主宰,则眼不能视,耳不能听,鼻不能嗅,口不能言。人若不闻道,则心不能修,身不能固,德不能立,家不能齐,国不能治。所以身之为人,于道不可不闻。

人之根有深浅之不一,性有智愚之不同。能闻道而潜修力行,大志不改,一了百当者,是谓根深智慧之上士。闻道信而习之,但志心不坚,修而不勤,悟而不深,若即若离者,此为之中根。信道不诚,似信非信,自暴自弃者,是为浅根。下士乃无根之人,非但不信,反而嘲笑。

闻道亦有层次之分,有声尘之闻,有非声非尘之闻。声尘之闻,外有耳根之用,内有识性之尘,只能闻于有声,不能闻于无声;只能听闻有声之理,不能心悟无声无音之道,故称之为“声尘之闻”。非声非尘之闻,外不入于耳尘,内不起于识心,反闻于自性的空明之中,反听于无音心声之内。不用耳根,能听天籁天音等无声之音;不入耳尘,能闻凡耳不能闻之闻。无闻之闻我能闻,而人不能闻者,谓之“妙闻”。此等妙闻,方可谓之“闻道”,方可初尝道味,见道之真。若能如此闻之,即可与大象同入于无形,可与大道同隐于无名。至此,大道之实理,未有不善施于我,未有不成就我之大器也。
本章要旨,在于教人明道信道,大道至简,惟信可入,没有诚信心,难闻真道,此乃千古不变之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厦门唯道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厦门唯道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