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文化 > 正文

厦门闽南农业文化,厦门 闽南文化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厦门闽南农业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厦门闽南农业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金灶镇芦塘村林氏来源?
  2. 闽南话的最早发源地,是漳州还是泉州?闽南话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金灶镇芦塘村林氏来源?

林氏来源于福建省晋江市金灶镇芦塘村。
因为在晋江市金灶镇芦塘村的系谱记录中,林氏祖先追溯可追溯到明朝后期,其始祖林辉在当地耕种,由此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此可以确认林氏来源于福建省晋江市金灶镇芦塘村。
晋江市是福建省闽南语区域的组成部分,也是闽台经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金灶镇是该市的一个行政区划,其水网密布,土地肥沃,属于闽南沿海山区,是一个以亚热带特色园林为主,集农业、林业、渔业于一体的宜居之地。

闽南话的最早发源地,是漳州还是泉州?闽南话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闽南话最早的是南安的丰州。

厦门闽南农业文化,厦门 闽南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南安属于泉州地级市代管的地方!所以可以算泉州,但是如果较真只能算南安!

后来泉州开港而移府治,漳州开府,就分出了明显的两个流派,泉州话和漳州话。而在宋元泉州话强势,因为那时候泉州经济政治强势!到明清变成漳州话强势,因为月港崛起和漳州农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换厦门腔更强势,但那是因为台湾的原因。

厦门闽南农业文化,厦门 闽南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题目说的是最早的发源地,那就是丰州!

闽南语的最早发源地,从闽南政区的沿革看,应该是泉州晋江流域,特别是南安丰州一带。

闽南语,作为闽方言的最大支派,几乎遍布整个东南沿海,从浙江一直到海南,无所不包,但追溯其本源,无非是以漳泉两地为代表的闽南地区

在闽南,公认的闽南语只有两个组成,那就是泉州话和漳州话,泉州话以泉州市区为代表,漳州话同样以漳州市区为代表,他们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泉州府和漳州府两种口音。

厦门闽南农业文化,厦门 闽南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闽南在上古时期,属于蛮夷之地,从来没有因人烟辐辏而有所闻名,相反的,却是不毛之地。

一旦一个地区被中原***发现并实施有效统治时,这个地区的人口和区划也会随之跟上。闽南真正进入中原势力的视野,大概是三国时期的东吴,那时还是东汉建安年号,于是福建的新开辟便以建安为名,而闽南的第一次出现便是这个时期新设定的东安县,也就是南安县的前身,县治就在南安丰州

也是从那时候起,闽南开始慢慢集聚人口,以丰州为中心,最南到达九龙江畔,是为龙溪县(梁代),就是现在的漳州市区和龙海,最北止于木兰溪,是为莆田县(陈代短暂存在),也就是今日的莆田市,中间还有个晋代短暂出现的同安县,这大概就是闽南的最早滥觞。

有人,有***,就意味着有语言,那时的闽南语还没有形成,至少和福州是一样的,至于说什么,没人会知道。闽南真正能有规模,是在两晋时期,东安县摇身一变成了晋安县,一个以当朝名字为名的县必然不会太逊色,同时晋江这个江流的名字也产生了,显然闽南和晋的关系挺密切的。

唐代张籍在永嘉县时,曾经这样感慨过,“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永嘉县就在温州,而永嘉之名来自西晋五胡乱华的那个年号,时称“永嘉之乱”,既然北人都越过雁荡山到达了闽越的前沿温州,那么很自然的也进入了福建,所以,闽南语的最早源头一定有晋语的成份,而晋语所分布的区域,从温州一直到闽南,这事实上是整个闽方言的基本构成。

至于闽南,其地界也就只有九龙江和晋江一带,也就是几个大江的中下游,但看起来已经包含了泉漳两个方言中心了,虽然确实有点偏差。

真正闽南语的形成,并不在两晋南北朝,而是唐代。

特别是以陈政、陈元光带领的光州子弟兵在漳南的开拓,这些将士直接将光州的土话带入漳南,并使之在漳南和潮汕地区生根发芽,这算是比较地道的唐语了,姑且不管是不是唐人官话,但总是河南地方话吧。随着漳州的建立,以及其郡治的北移,这时漳南唐语开始与漳泉晋语发生碰撞,并在九龙江流域形成了最原始的漳州话。

那么唐语和晋语本身差异到底有多大呢?或许不大,因为漳泉口音虽有差异,但沟通并无障碍;或许很大,因为闽南和闽东完全无法交流。

个人认为差异并不大,因为漳南的闽南语和泉州话本身在语法和用词上并无明显差别,只是音韵差异而已。

造成漳泉差异缩小的另一因素是王潮兄弟在唐末又带来一批固始人融入了泉州的地界,这使得漳泉两地都有晋唐两代的口音,只是泉州晋语占优,而漳州唐语更强势而已。

于是我们也找到了规律,泉州以北晋语占大部分,漳州以南,唐音后来居上,因两种口音本身差异不大,所以闽南语从莆田一直到潮汕,呈现递变的关系,事实上他们就是同一种方言。

闽南话,顾名思义,是闽南人说的或传播出去语言。闽南话又称河洛话,其源头是古代中原洛阳地区语言,与闽南地区古代原住民语言溶合演化而来的语言。

漳浦西庙建于唐朝,祀开漳圣王陈元光父子及第一批开漳主要将领

现泉州、厦门和漳州,合称闽南,厦门是一座新兴城市,属地古时分属漳泉两府治地。闽南语其实就是漳州话或者泉州话了。

福建的泉州话,厦门话,漳州话,直至广东潮州汕头,海丰,陆丰,浙江的苍南,楚门等县市区及台湾省的方言,基本都是讲闽南语。只是语音差别,语法基本一致,说慢一些都可互通,当属闽南语系。

既然闽南语母语是古代的河洛话,那么,就要分析古代河洛人来漳州或泉州地区的住民,那里比较早有大规模中原人定居,做为朔源依据

泉州做为古代地理名称较早,但旱期"泉"指的是现福州地区,闽南作为一个整体初现,为南安郡,辖南安、龙溪(现漳州东部包括厦门)和兰水(漳州西部)三县。

唐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当时泉指福州),归德将军陈政及后续其子陈元光率光州固始县87姓平乱,并奏请设置漳州,这些将士及家眷成为闽南地区来自中原的最大一批定居移民,也就是第一批在福建讲河洛话的中原人!

陈元光被后世称为开漳圣王,此时闽南漳泉两郡始立(但现泉州西部及厦门属漳州治地,且当时漳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漳南漳江湾地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厦门闽南农业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厦门闽南农业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